渭华起义响春雷 红色塔馆传基因
1928年,陕西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武装起义方针,由刘志丹、谢子长、潘自力、唐澍、李子洲、刘继曾等人发起,在渭南、华县地区组织武装起义。5月1日,渭南县委在崇凝区召开大会,宣布成立陕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抄没土豪物资,举行示威游行,渭华起义由此爆发。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形成了以华县高塘镇、渭南塔山为中心,东起少华山,西至临潼东,南依秦岭北麓,北临渭河两岸,大约200平方公里、数十万人的红色割据区域。渭华起义的历史意义非常重要,这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全国最有影响的起义之一。
1957年,陕西省政府将渭华起义旧址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又设立渭华起义旧址高塘文管所。渭华起义60周年时,在此建立了渭华起义纪念馆和烈士纪念塔。习仲勋同志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纪念馆占地3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49平方米,馆藏革命文物1400余件,陈列展室7个,起义领导旧居4处,馆内保留了当年起义时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遗址。
这里有一座砖木结构的楼房建筑,是1927年7月,中共华县县委在此成立时和常驻办公的住所。五间厅,为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中心位置是当年高塘小学的校园中心道路。1927年11月,共产党员教师陈述善、李维俊等组织高塘、谷堆两校师生,为悼念李大钊等革命烈士在这里召开追悼大会之时,在校园大道用青砖和鹅卵石铺成长20米,宽2米的巨幅标语:“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十五个砖铺大字,这在全国革命文物中绝无仅有,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烈士纪念塔建在纪念馆南100米的丘陵高地上,塔身高19.28米,喻意起义时间为1928年,下设5个台阶,喻意5月。纪念塔呈方形,塔的正面雕刻着“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10个大字,塔的背面是缅怀英烈的碑文,塔共9层,由地下室沿楼梯盘旋而上可登至塔顶。渭华起义纪念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