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城东5公里处的桥儿沟,有一所鲁迅艺术学院,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培养抗战文艺干部的高等学府。成立于1938年4月,原址在延安北门外,1939年8月迁至桥儿沟继续办学。
鲁迅艺术学院是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命名的,后改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由毛泽东题写了校名和校训。这所名声显赫的艺术院校,原来是利用一座教堂作教室,周边的44孔窑洞15间瓦房为校舍,学院成立有戏剧、音乐、文学、美术4个部。所用的教堂高25米,宽16米,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从外观上看颇有意大利风格,高高耸立的塔楼,顶尖直刺蓝天,正面是拱型的门窗,但也包含有中式元素,建筑底层是延安当地的红色条石,墙壁全用青砖砌筑,屋面是一个大拱,酷似延安的大窑洞。内部装饰也与众不同,序厅有两根西式明柱,用木梁木板架起一个空中小楼。内部中厅较高,两边侧廊是用砖砌的一个个相连的拱券,也是窑洞的样式,只是相连处用西式柱作了装饰。墙壁上开有拱式小门,可以从中连续穿过。别看这座教堂,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还在此召开呢。如今,当年的遗迹依然可见。
鲁艺作为实现党的文艺政策的堡垒和核心,培养和造就了大批文艺人才。当年,鲁艺的师生们聆听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鲁艺先后编排上演了《白毛女》《兄妹开荒》等歌剧、秧歌剧及《黄河大合唱》等音乐作品,出版了《文艺战线》、《草叶》等文艺刊物,组织了多次有影响的美术作品展览。名满天下的郑律成、刘炽、莫耶、王昆、成荫、贺敬之、于蓝、秦兆阳等作家、艺术家均是鲁艺的学员。
“鲁艺”对中国现代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文艺真正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被称为“新文艺圣殿”。1961年鲁艺旧址被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又多次对教堂进行了全面维修和工程加固。现在鲁艺旧址后约100米处,新建有一座宏伟高大的“延安文艺纪念馆”,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通过图片、文字、雕塑、油画、微缩景观以及声光电等手段,再现了延安革命文艺蓬勃发展的光辉历程。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地 址:西安市北大街199号 邮编:710003
管理维护:陕建集团信息中心 陕ICP备17011660号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西安






地 址:西安市北大街199号
邮编:710003
管理维护:陕建集团信息中心
陕ICP备17011660号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