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毛主席和党中央在这里度过了艰苦卓绝的13年,使中国革命由弱到强,走向胜利。
毛主席和中央领导进驻延安的首个落脚点是凤凰山麓。毛主席住在山下的吴家院内,后院有三孔窑洞,中间的窑洞是会客室,西南边的窑洞是办公兼卧室,东北边的窑洞是书报室。正是在凤凰山麓这简陋的窑洞里,毛主席会见了白求恩,写出了《论持久战》等光辉著作。
当时的抗日斗争形势严峻,迷茫和焦虑的情绪在全国各地蔓延,毛主席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地写作《论持久战》。陕北的冬夜,寒冷难耐,毛主席一边挥毫疾书,一边把脚踏在火盆边取暖,鞋被烤着了也不知道。《论持久战》重要论述的发表,让处在水深火热、迷雾中的人们不再彷徨,明确了前进的方向,鼓舞人民群众振奋精神,万众一心,积极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战争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无往不胜的凝聚力。毛主席和中央机关在这里住了近两年,后由此迁往延安城西北的杨家岭。
在杨家岭,毛主席在窑洞前的小石桌旁,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在杨家岭毛主席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革命的文艺指明了方向。后又搬往枣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军民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为纪念张思德,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
延安窑洞作为一种建筑形式,是陕北人民的伟大创造,它与黄土浑然一体,背靠高山,脚踏大地,坚固牢靠,岿然不动。它承载了厚重的中国革命史,毛主席在这窑洞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反对自由主义》等光辉著作。《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158篇文章,有92篇是在延安窑洞里写成的。在这里,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建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从而使中国革命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地 址:西安市北大街199号 邮编:710003
管理维护:陕建集团信息中心 陕ICP备17011660号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西安






地 址:西安市北大街199号
邮编:710003
管理维护:陕建集团信息中心
陕ICP备17011660号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