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935年5月29日。这座奇险的铁索桥横跨大渡河,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城西,这里群山耸立,水流湍急,地势险要,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国民党军队为了阻拦红军北上,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后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红军消灭在桥头上。此时,敌人已拆除了桥上大部分桥板。5月29日,我军红四团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红军突击队,冒着东岸敌人密集的弹雨,在红军强大的火力掩护下,勇士们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后面的战士们,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这时东岸我军赶到了泸定桥,很快将火扑灭。经过同敌人两个小时的激战,一举消灭了桥头守军,开辟了红军继续前进的道路。这是长征中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毛泽东为此而写下了“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壮丽诗句,赞颂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壮举。
泸定桥是我国西南地区一座著名的铁索桥,建成于1706年。桥长101.67米,宽2.8米,高14.5米,以13根铁索组建而成。其中底索9根,索间距为33厘米。底索上面铺着横木板,在横木板上再铺8道纵道板,中间4道,两边各两道,以通行人马。另外,4条铁索分置于桥面两侧,每侧两根,作为扶手。泸定桥的13根铁索由12164个铁制扣环连接而成,重约21吨。
碗口粗的铁索,几十吨的重量,两岸相距100余米,河水又那么湍急,人们不禁要问,泸定桥上的铁索是怎么装上去的呢?这其中的奥秘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建桥时,先以巨绳系到两岸,每条绳上用十数根竹筒贯之,再将铁索入筒,同时在筒上缚绳数十丈,然后让人在对岸牵拽竹筒,这样竹筒和铁索就都到达对岸了。这就是用溜索的办法,把铁链跨河悬空架起来的。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那样的艰苦条件下,要建这样一座奇险无比的铁索桥,需要多少智慧和勇气啊。
如今,在泸定桥西头的大石壁上,有朱德题写的一副石刻对联:“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联语记载了红军勇夺天险的壮举,表达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地 址:西安市北大街199号 邮编:710003
管理维护:陕建集团信息中心 陕ICP备17011660号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西安






地 址:西安市北大街199号
邮编:710003
管理维护:陕建集团信息中心
陕ICP备17011660号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