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陕建咸阳某大型施工现场,眼前的两位绑扎钢筋的女工是刚进工地不久的“待业青年”,她们头上梳着大辫子,是那个时代年轻女性的标准特征。
1978年,国家结束“上山下乡”政策后,城市高中毕业生一时没能全部安置。当时省建工局对每年应届毕业未能升学和就业的本企业职工子女,均进行待业登记管理,并在本系统内进行安置。
据不完全统计,陕西建工局登记的“待业青年”约为3000人,他们在陕建的各个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这些“待业青年”所干工作大多是各单位的辅助性或突击性工作,技术含量比较低,工资按出勤天数计算,每天约在1块2毛钱左右,基本上可以满足日常生活开销。
随着国家用工制度改革和社会劳务市场的全面开放,自谋就业门路广开后,1985年后这一待业管理制度,已不再被视为就业“必由之路”。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这些为陕建奉献了青春的“待业青年”也陆续退休了,我们在陕建集团成立七十周年之际,顺祝她们生活美满、幸福安康!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无
上一个:
无
70周年专题
- 老照片•新故事 | 三千“待业青年”青春奉献陕建
- 老照片•新故事 | 陕建办校成果多多 自制设备风靡全国
- 老照片•新故事 | 当年混凝土浇灌操作何其难 如今科技促腾飞陕建换新天
- 老照片•新故事 | 这张照片告诉您——咱陕建曾自己造汽车!
- 老照片•新故事 | 当年建筑“运输兵”陕建史册立殊功
- 老照片•新故事 | 当年“红旗电机厂” 今闯“装饰”大市场
- 老照片•新故事 | 精心细修大剧院 五十年间筑辉煌
- 老照片•新故事 | 英姿飒爽女焊工 建筑天地献终生
- 老照片•新故事 | 风沙严寒何所惧 建好首个核基地
- 老照片•新故事 | 陕建人胸佩硕大像章与“主席像”合影神彩飞扬
- 老照片•新故事 | 咱修烟囱创奇迹 偏差不超5毫米
- 老照片•新故事 | 陕建施工质量好 助力彩电步步高
- 老照片•新故事 | 铁军抢建特大厂房 苏联专家连连称赞
- 老照片•新故事 | 传承军队红色基因 促进陕建跨跃发展
- 老照片•新故事 | 三代接力办药厂中外合作获好评

搜索
地 址:西安市北大街199号 邮编:710003
管理维护:陕建集团信息中心 陕ICP备17011660号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西安
官方抖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地 址:西安市北大街199号
邮编:710003
管理维护:陕建集团信息中心
陕ICP备17011660号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西安